close
為什麼要自學?
未來的未來,每一次回答這個問題,我的答案或許都會有些改變吧?
其實一結婚,我們就開始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(很急哈哈哈)
最初我們想著要讓孩子上什麼小學,可是學區是個限制,學費也是個限制
最後注意到自學這個選項,至於自學的模樣,真的是到了今年才真正有了一個清楚的畫面。
幾乎每個提到自學的場面,一定會有一句話:
自學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(換句話說就是你要有錢才能自學)
說真的,我超級不同意這句話。
剛開始我們也想過要怎麼分配各科來教小孩,按照學校的分科來進行。
以這個方向來想自學,就會壓力山大,爸媽沒辦法教啦,要找老師啦!
然後還是想自學,就開始去找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老師或者依賴共學團體。
這背後的開銷,自然會比上公立學校昂貴。
這期間我們有了很激烈的討論,語言要怎麼教?哪個先教?什麼科目先教?時間怎麼安排?我是固定時間分工合作派,爸爸是每天幹什麼都隨心所欲你們跟著我就對了派。
在正式寫計畫書申請之前,偶然在圖書館借到一本 <<在家自學的四個孩子>>,
是翻譯百歲醫師書籍的許惠珺小姐寫自家孩子的自學經驗和想法,
看完真的很感動,豁然開朗。
那完全是我們理想的自學模式,同時也貼合教育的真義。而且,不花大錢。
倘若能靜下來思考學習最初的目的,我們認為是求生存。
因此我們應當檢視給孩子安排的教育內容,能不能有效幫助他們建立生存能力。
同時回歸到一個孩子學習是否成功,最大的關鍵其實在家長身上。無論是體制內或實驗性教育都是一樣,家長的陪伴、緊密的家庭關係都是優秀學生的共同特點。
我們也回想自己到目前為止,成效最高的學習經驗,都是自學。能夠一次專心做一件事,學到一個段落真正懂了才停下來,是多大的幸福。
因此,此時讓我回答為什麼要自學?
我會說,因為我想讓孩子更有效率的學習,同時讓家庭關係更緊密,他們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一起成長。
小學階段我們會以孩子的基礎能力優先,同時只安排不超過兩個大項的科目,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,少量但是持續的練習是更有效率的學習法。
現在建立他們的語言能力、主動吸收知識的習慣,很快的將來他們就有能力為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去找資料。
倘若真的需要專業指導的時候,就是最好的找老師的時機了。
孩子們彼此有伴,他們每天在一起玩樂、學習、做家事,可以有更多一起合作、吵架,練習磨合的機會,未來可以成為彼此一生的友伴。
在小學階段自學,延長家庭相處的時間長度跟份量,是我們想給孩子跟自己,一份人生的禮物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